【眾視媒體消息】曾敬鴻以貴州網絡4K的探索之路,提出當4K超高清推出來的時候,他們怎么擁抱他、運營他。4K的判斷標準、普及4K、4K技術等方面做了深入淺出的分享。
在觀念里面如何分辨到底4K是什么?靠客戶!
現(xiàn)在有個重要的問題,他們怎么判斷這個點對于4K來說,4K究竟是在這個點的上面還是下面。這個判斷也很簡單,靠用戶。如果用戶的接受度非常高,他還處于下面。如果用戶的接受度沒有他們贊揚的那么高,他有可能處于上面。處于下面的時候,是他們最慶幸的時候,因為他們可以拿來就用。如果在上面是不是他們就不用做了呢?也不一定。有種說法叫做市場的需求有可能他自然是有一個規(guī)律發(fā)展的,但是如果你通過一個好的產品,把市場的需求拉開,那確實也可以把市場需求達到技術能力的這個匹配程度。所以就看究竟首先你判斷他在哪個點,第二他們要用什么樣的手段來使勁,才會知道未來他們對4K怎么用。
所以他們看直觀來說4K特別是對普通的人或者對廣電網絡這一塊帶來的是什么?最直觀的是畫質的提高,這是毋庸置疑。但是同時他對他們又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他們覺得對網絡公司來說第一個帶來的就是網絡需求大,這必然產生了。因為以前其實頻道的占用越來越低,但是大家看4K一出來,輕輕松松30多兆,帶寬占用其實很高的,普通的那種10兆的寬帶跑不動。而且如果你放在DVB的頻點去播的話,總共才36兆,你能放幾個呢。第二個帶來的問題是什么?終端要求高。終端要求其實是顯著提高了,這個時候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特別對于網絡公司來說,他們究竟值不值得為了畫質的提高,做這么大網絡需求的改變,還有終端的改進,這是網絡公司的一個判斷。還有一個能否更好地實現(xiàn)業(yè)務的承載,這才是第二個問題。首先要判斷他做不做,因為這幾年很多網絡公司受到這種互聯(lián)網沖擊,中間特別有3D這種試錯之后,他們對這種投入還是比較看重的。這個時候他們就在想這個需要怎么看待?其實網絡公司也好還是傳統(tǒng)的企業(yè)運行也好,都有一個比較大的特征,追求簡單的把這個事情實現(xiàn),但是你比較輕地放在運營商。特別像網絡以前最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平移。其實今天的互聯(lián)網和這些業(yè)務,這些產品怎么做的這么好,更大程度是別人的運營怎么樣。做個簡單的比喻,很多時候以前他們擅長修房子,不擅長裝修。但是其實他們真正看一個東西重不重要的時候,有的時候住進去裝修更重要。特別當資金有限的時候,他們怎么樣把運營做好。所以這個時候他們覺得需要的是什么?4K這個東西其實他們需要更好地承載,然后讓他不斷承載。因為你現(xiàn)在判斷不清楚,你不知道未來他是什么樣,但是你能夠讓他來試。
第一個是盡快實現(xiàn)用戶的規(guī)模化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讓他快速成長,有兩個東西是需要的。第一個是盡快實現(xiàn)用戶的規(guī)?;绻脩粢?guī)?;瘉淼暮苈?,其實他們的耐心不一定那么高。雖然他們都知道十月懷胎最好,但是如果是個哪吒呢,不一定很多人能等得下去。所以你怎么實現(xiàn)用戶規(guī)模,然后快速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門檻。
第二個在過程中不斷完善4K
第二個他們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完善4K的這一塊,更會體現(xiàn)網絡這一塊的優(yōu)勢。所以當時他們在4K這一塊推出來,他們覺得4K對于網絡這一塊,確實是比較難得的機會。當時在10月1號的時候,他們4K開播的時候,家庭用戶使用終端達到了380萬的家庭,能夠訪問到CCTV4K頻道。但是在做到的過程中,其實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其實他們的歷程非常清晰的。
他們在2014年的時候,2014年最潮的手機是蘋果5S,其實不支持4K的,4K是在蘋果6S之后才開始的。他們覺得4K是值得他們很好做好傳輸的標準,有時候他們覺得整個行業(yè)有點浮躁,他們看不起通信運營商,覺得他被管道化了。但是憑什么你們被管道化,你還能很好地承載上面跑的業(yè)務。所以他們2014年就把4K變到項目組里面,2016年的時候他們4K點播專區(qū)就已經上線了,然后在2018年1月份的時候,央視的4K專區(qū)也在他們網絡上線。所以就導致了今年10月1號,整個CCTV4K頻道一開播的時候,就直接推送到380萬的家庭。而且在這個終端中,380萬一定不是說他一出來就380萬,在真正運營商網絡里面是很復雜的體系,他們380萬是由三種終端構成的,分別跨了兩代產品。比如在DVB的這一塊,他們有一個產品叫做父母樂,他有兩代,一代和二代。還有一個運行在光纖網絡的產品,叫做廣電精靈。他們把這三個終端都覆蓋了,但是他的技術路線是不一樣的。他們看這個圖就知道了,父母樂第一代的時候,他當時只能在芯片支持H.264。
后來二代開始支持H.265。傳輸體系也不一樣,上面父母樂傳輸的體系是構建在DVB的體系下,廣電精靈構建在IP體系下,不同的體系里面怎么樣保證4K在不同的傳輸體系,然后不同的這種格式支持下統(tǒng)一覆蓋,這是一個很細致的工作。當時他們記得總局這邊組織開會的時候,只是在十一前的一周讓他們開會,相當于他們要在一周的時間把這個體系全部打通,他們才能夠覆蓋到380萬。具體要覆蓋你就會通過這個,那他們怎么解決。
如何保證4K在不同的傳輸體系,支持下統(tǒng)一覆蓋
混排系統(tǒng)
當時他們做了兩個事情,第一個事情他們做了一個叫混排系統(tǒng),混排系統(tǒng)解決的其實他們是在網里面放了兩個流,一個流就是H.265,另外一個是H.264。如果兩個流都有,且不說頻點占用的問題,那已經客觀存在了。但是你的終端怎么收,你怎么判斷,如果收下來同樣都叫CCTV4K,兩個描述之后而且特別是有的終端不支持H.265。他們就需要做一個估計,定向的這個就是混排系統(tǒng)。他們就只在真正的那個系統(tǒng)里面只描述H.264。相當于一代的終端搜索出來的時候,他只搜索H.264。然后在二代上面之后他們怎么辦?通過直接把這個信息告訴終端。對于用戶來說感覺體驗更好,用戶都不需要重新搜索頻道就直接出來了。所以當時他們是通過這么一個取巧的方式,才達到了同時在網里面這兩種終端都支持,直接覆蓋兩種不同的格式。還有一個問題也出來了,既然都已經到了4K,聲音這一塊對用戶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有的用戶終端如果不行的話,他就說你給他立體聲就可以了。但是當用戶他的終端很好,他需要環(huán)繞杜比怎么辦,所以他們做了第二個事情,就是多音軌編碼。
多音軌編碼
這個詞他覺得很難說的透,這個詞從2018年他覺得對這個詞賦予的定義特別多。因為在今年以前他們似乎都聽到一個詞叫做消費升級,說他們周圍大量的都在進行消費升級。但是從今年年初開始他們忽然發(fā)現(xiàn),有另外一個聲音在說,叫消費降級。到底他們究竟是在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因為他們需要知道4K給他們帶來的是什么。上個月的時候他也來到了杭州,當時他們公司組團拜訪了一下阿里,還聽到阿里的同仁介紹,說是馬云在介紹消費升級,他是怎么理解的呢。馬云認為現(xiàn)在該升級的已經升級過去,沒升級的在消費降級,他當時賦予一個詞,叫做消費撕裂化。他們覺得有在享受高端消費的,也有在享受消費降級的。他覺得這個詞,對于他們來說他的理解其實又不一樣。他覺得消費升級是他們今天的一個主旋律,但是只是定義不一樣,所謂的消費升級并不是讓今天他們杭州的人民過上巴黎人民的生活,而是讓像在貴州偏遠農村的人民,都過上同樣的信息均等化。所以當時他們380萬終端,是有100多萬終端在農村的時候就實現(xiàn)了向4K這樣的節(jié)目傳輸,而且他們都是整個智能終端體系的覆蓋。這是他們前兩年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光纖到戶。所以他們覺得消費升級帶來的這種均等化,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4K對于有線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機會點,4K用戶超過了31萬的家庭
他們可以說wifi也好、4G也好,他們可以很好處理1080,但是今天起碼處理不了4K,4K更多的是在有線承載下很好實現(xiàn)。他們怎么在這個時候怎么樣做一些探索?所以當時他們其實為了迎接這個機會,他們公司在很早之前在深圳成立了研發(fā)中心,正因為他們有了這么一些機構,所以才可能在一周的時間里面,把380萬個家庭完整調試出來,才能夠在10月1號播出下去。而且他們還有一個完整的合作制度,這個制度保證他們在一些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引入更多的資源。比如他們當時還在點播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全國首個DRM 4K IPQAM的點播方案。因為他們知道央視在當時剛剛在做4K專區(qū)的時候,其實今天他在別的地方都只能是現(xiàn)在IP的主播下面或者IP的單播下面在播,他用不了IPQAM的資源。但是對于網絡公司來說,其實他們已經投了大量的資源在IPQAM,那怎么樣用好,這還真是個問題。比如今天就算在美國,也是這樣一個情況。
美國他也有大量的網,他也不是說他把這些網拆了全部光纖化一遍,他依然要把自己的資源利用好。那這樣的話IPQAM怎么用,但是IPQAM之前就有一個很客觀的問題,他不能傳高于16兆的碼流,大于16兆IPQAM就退不出去了。但是你4K起碼都是40多兆,20到兆,甚至30兆最好,你怎么做。當時他們都做了全部優(yōu)化,所以才做到了支持端到端的25兆以上的4KDRM的一個傳輸。他們也想通過這樣一些基礎建設,才能夠實現(xiàn)4K在用戶家庭里面很好的覆蓋。這不是今天的數據,這是大概是一周之前的數據,當時正好有領導參觀的時候,他們讓后臺收集的數據。4K頻道在他們那總共用戶觀看數已經超過150萬,而且最近24小時用戶觀看數,超過了31萬的家庭,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
4K為企業(yè)帶來一些紅利,成為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所以他們覺得其實4K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有可能會帶來一些紅利,因為一個技術加上應用,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就像以前看一本書專門提到,沒有傳統(tǒng)的行業(yè),就只有會不會把新技術應用好的行業(yè)。比如說紡織算是很古老的行業(yè),但是當紡織開始用機械之后,他就變成了工業(yè)。當紡織開始用電之后,他就變成了新興產業(yè)。當紡織這個東西會用淘寶了,是不是變成了今天的電商。所以怎么樣把這些新技術和原有的一些應用結合起來,有可能會對整個企業(yè)來說他會是一個更好的增長點。而且他們覺得他對整個產業(yè)來說,如果4K真的做好了,他能夠帶動的東西會更多,不管是做信號處理還是做傳輸還是做內容的,其實他都會帶來一個更新的立足機會。其實到今天看來,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化的發(fā)展,對他們整個行業(yè)帶來的沖擊,已經是非常大了。他們已經到了必須要做一點動作的時候,他們要做動作讓用戶感知到他們還存在。究竟做些什么呢?
他記得有一個邏輯思維在討論這個話題,就是需求的話題。他說需求和人的感知有關的,但是當需求不夠的時候,大家發(fā)現(xiàn)特別想人長出一根尾巴出來,有了這根尾巴出來,就會出來很多新的行業(yè),比如給尾巴按摩的、給尾巴做衣服的等等。其實他說的是一個結論,他說其實經濟的發(fā)展有可能是在體驗經濟上,這一塊的需求其實是未來很旺盛的,而4K他的落點是在哪里?在視覺,在那80%,那可以關聯(lián)到這么一個體驗,這是尤其重要的。所以可以簡單這樣來說,4K對于他們整個行業(yè)來說,他是有存在價值的,他們是需要的這么一個技術。但要把這個做好,僅僅靠一些電視臺,或者靠一些網絡公司,其實是很難完成這種使命的。這個時候需要大家動起來,在動的時候他們也會發(fā)現(xiàn),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動。因為路途有可能比較艱辛,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就已經是起步了,他不是最終的一步。怎么樣心里面有想法,他們開始第一步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了想法之后,卻顯得力不從心怎么辦?他覺得有兩點,第一個以更好的心態(tài)來迎接4K,第二個把自己開放出來,然后和別人合作。有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自然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