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運營商、芯片廠商、通信企業(yè),以及亞馬遜、谷歌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將目光鎖定物聯網,助推物聯網的內涵和技術迅速成熟,物聯網終于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

物聯網
最近區(qū)塊鏈的熱火似乎已經燒盡,眾多投資人和“韭菜們”都回歸了理性。接棒區(qū)塊鏈的是物聯網,隨著中移物聯網和阿里云分別舉辦“OneNET開放平臺NB-IoT模組芯片合作交流會”和云棲大會·深圳峰會,已經昭示物聯網正處于風口浪尖。
從1995年比爾蓋茨首次提出“物聯網”這一名詞,幾經沉浮,物聯網并沒有引起很大波瀾。但是,現在運營商、芯片廠商、通信企業(yè),以及亞馬遜、谷歌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將目光鎖定物聯網,助推物聯網的內涵和技術迅速成熟,物聯網終于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
戰(zhàn)爭號角吹響
2018年3月27日,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在重慶舉辦“OneNET開放平臺NB-IoT模組芯片合作交流會”,此次會議的召開是為了推進中國移動“139”合作計劃,重點發(fā)揮全新網絡和產業(yè)鏈業(yè)務優(yōu)勢,聚焦全新網絡建設的云管端技術壁壘,議程圍繞NB-IoT發(fā)展情況、技術能力、業(yè)務合作等方面,推進開放、合作、共贏的中國移動物聯網生態(tài)體系創(chuàng)建。當然,此次會議邀請的廠商代表也很強大,高通、華為、中興微電子、移遠通信等知名廠商都參加了。
萬事萬物冥冥之中總是那么的有韻味。緊接著3月28日,阿里云的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也隆重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宣布: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IoT是阿里巴巴集團新的主賽道。同時,和利時與阿里云宣布,將結合阿里云的計算能力與和利時的工業(yè)領域優(yōu)勢,聯手打造工業(yè)互聯網解決方案;阿里云與高德地圖聯合發(fā)布“ET城市大腦智能交通公共服務版”,供城市交通部門免費使用;阿里云與百強房企藍光集團達成全面戰(zhàn)略合作,雙方將基于阿里云生活物聯網平臺開發(fā)智慧住宅及智慧社區(qū)解決方案。阿里云IoT已經在城市、汽車、生活、制造四大物聯網核心領域全面布局。
不知是中移物聯和阿里云提前商量好了,還是上天巧妙的安排,雙方僅差一天先后召開物聯網領域重要會議,一個背靠國有企業(yè)大哥中國移動,一個身傍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總是讓人莫名感到一股濃濃的火藥味。
阿里云IoT強勢來襲
早在2014年,阿里云就開始啟動物聯網研發(fā),經過多年積累和探索,目前已經完成城市、生活、制造、汽車四大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技術布局,即1朵云、2個端、3類伙伴、4大領域的“1234”布局。
五大IoT平臺強強對決
除了中移物聯和阿里云IoT,國內還有三大物聯網平臺不容小覷。
首先是起步比較早的騰訊,2014年10月騰訊“QQ物聯智能硬件開放平臺”發(fā)布,將QQ賬號體系及關系鏈、QQ消息通道能力等核心能力,提供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傳統硬件等領域合作伙伴,實現用戶與設備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互動,充分利用和發(fā)揮騰訊QQ的億萬手機客戶端及云服務的優(yōu)勢,更大范圍幫助傳統行業(yè)實現互聯網化。
此外,除了QQ物聯以外,騰訊還有一個物聯網的重要平臺,就是微信硬件平臺。微信硬件平臺是微信繼連接人與人,連接企業(yè)/服務與人之后,推出連接物與人,物與物的IOT解決方案。
其次是2016年7月百度推出的名為“天工”的智能物聯網平臺,該平臺是更側重于面向工業(yè)制造、能源、物流等行業(yè)的產業(yè)物聯網。百度天工是一個端到云的全棧物聯網平臺,其包含了物接入、物解析、物管理、時序數據庫,規(guī)則引擎五大產品,以千萬級設備接入能力,百萬數據點每秒的讀寫性能,超高的壓縮率,端到端的安全防護,和無縫對接天算智能大數據平臺的能力。
最后是起步較晚的中國電信,2017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宣布建成全球首個覆蓋最廣的商用新一代物聯網(NB-IoT)網絡, 7月13日物聯網NB-IoT(窄帶物聯網)在京正式商用。NB-IoT作為物聯網的新興技術,可廣泛服務于政務行業(yè)、物流行業(yè)、零售、個人消費、智能家庭等,從而實現設備之間物聯互通,實現數據的實時獲取,提升企業(yè)效率并節(jié)約成本。
客觀來說,這五大平臺真的難分伯仲,三個是在各個領域都明著暗著較近的BAT,另外兩個是國家隊,現在依然看不出格局出現什么變化。
責任編輯:靳玉鳳
相關推薦
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將成立 11部委參與其中
張琪表示,目前中國有11個部委共19個標準工作組的工作到物聯網的標準。物聯網標準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還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協調統一的認識。但讓10多個部委共同成立標準工作組難度比較大。張琪用2000年國務院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yè)和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政策》俗稱18號文件的出臺舉例,18號文件曾經用了2年時間蓋46個章才得以出臺,而物聯網的難度和范圍比18號文件涉及的軟件行業(yè)的范圍要大很多,如果10多個部委共同成立標準工作組,她預計審批的時間可能不止是2年時間。張琪還表示,物聯網不可能用一個標準把所有的事情都覆蓋了,關于物聯網的標準,沒有必要成立新的標準工作組,而是在原有標準工作組的基礎
工信部專題規(guī)劃十二五物聯網
工信部通信發(fā)展司司長:“十二五”物聯網應初步形成完整產業(yè)體系昨日“2010年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現場。IC圖有觀點認為,發(fā)展物聯網,將會對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政策形成挑戰(zhàn),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問題、公民隱私權問題等等。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通信發(fā)展司司長張峰昨天在上海表示,工信部已將物聯網
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在北京成立
目前在物聯網技術領域,國內已成立或正在籌備成立的相關標準工作組僅專注于各自的技術領域,但標準制訂過程各自獨立進行,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倡議書明確指出,我國物聯網發(fā)展尚處初創(chuàng)階段,無論國標的自主制訂,還是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fā)和產業(yè)化以及規(guī)?;瘧檬痉抖歼€處于起步階段。標準的缺失與核心技術產品的產業(yè)配套能力仍是制約我國物聯網大規(guī)模應用的一個問題。